热点新闻
相关信息

化学化工学院

时间:2017-02-21浏览:581设置

化学(师范)

培养目标:掌握化学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、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、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、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化学类师资。毕业生除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出国深造外,能胜任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教学、科研、技术和管理工作。

师资条件:有教授、副教授20多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85%。

培养特色: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学生培养贯穿于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,实行“本科生课题组——大学生创新计划——科研训练——研究性实验——毕业论文”一体化进程,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第二课堂(网络课堂)助力第一课堂(课堂教学),保持本科生培养的高质量。

毕业去向:毕业生有40%左右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他同学可从事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教学、科研、技术和管理工作。许多校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骨干、教学名师和校长。


应用化学

培养目标: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,掌握化学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。毕业生成为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(主要为分析检测及化学工程和工艺方面)从事科学研究、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优秀人才,也可在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出国深造。

师资条件:有教授、副教授20多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80%。

培养特色: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学生培养贯穿于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,实行“本科生课题组——大学生创新计划——科研训练——研究性实验——毕业论文”一体化进程,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第二课堂(网络课堂)助力第一课堂(课堂教学),保持本科生培养的高质量。

毕业去向:毕业生有35%左右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他

同学进入大、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。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中坚力量、中层领导和总裁。


制药工程

培养目标:掌握化学、药学和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备从事药品、药用辅料、医药中间体以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、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,能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、科研院所、设计院和管理部门从事药物研发、工艺改进、工程设计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等工作,或继续进入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攻读硕士或者出国深造。

师资条件:有教授和副教授10多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80%。

培养特色: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学生培养贯穿于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,实行“本科生课题组——大学生创新计划——科研训练——研究性实验——毕业论文”一体化进程,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第二课堂(网络课堂)助力第一课堂(课堂教学),保持本科生培养的高质量。

毕业去向:毕业生有35%左右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他同学进入大中型制药企业、药品销售公司和事业单位。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中坚力量。


环境工程

培养目标: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,掌握污染防治、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,具有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、环境监测、环境评价、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,具有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,能从事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与施工、环保工程的革新改造,环保新型产品的设计开发、环境质量监测、环境评价、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也可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。

师资条件:有教授和副教授10多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80%。

培养特色: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学生培养贯穿于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,实行“本科生课题组——大学生创新计划——科研训练——研究性实验——毕业论文”一体化进程,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第二课堂(网络课堂)助力第一课堂(课堂教学),保持本科生培养的高质量。

毕业去向:毕业生有35%左右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他同学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,部分同学已经成长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中坚力量和管理骨干。


材料科学与工程

培养目标:掌握化学、材料和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备独立从事材料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、工程设计、技术改造能力,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材料的性能改进、新材料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等工程科技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。也可在本专业或其他化学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出国深造。

师资条件:有教授和副教授10多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90%。

培养特色:致力于新能源材料方向,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将学生培养贯穿于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,实行“本科生课题组——大学生创新计划——科研训练——研究性实验——毕业论文”一体化进程,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第二课堂(网络课堂)助力第一课堂(课堂教学),保持本科生培养的高质量。

毕业去向:2015年开始招生,预计毕业生有50%左右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他同学将进入新能源、新材料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,成为研究创新型人才。

咨询电话:0516-8353691683403165

网址:http://chem.jsnu.edu.cn/